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谁写的
“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”是曹植的诗《白马篇》中的句子,意为挺身而出,救国家于危难之中,死了就像回家一样坦然,表现为国捐躯、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。
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谁写的
曹植。古语说:“视死如归。”意思是把死亡看作像回家一样,形容为了正义的事业,不怕牺牲生命。《管子》中说:“平原广牧,车不结辙,士不旋踵,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,臣不如王子城父。”更著名的是三国的文学家曹植所写的《白马篇》:“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。”古往今来,许多爱国人士都秉持视死如归的精神,许多丰功伟绩也只有怀着视死如归的心志才能做成。
曹植简介
曹植(192年-232年12月27日),字子建,又称陈思王,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、诗人和音乐家。他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,魏文帝曹丕的弟弟。曹植从小就显示出早熟的才华,十岁多的时候就能够熟读经典,写作诗文数十万言。他的才华受到曹操的赏识和宠爱,几乎被立为太子的人选。然而,由于他的任性和放纵,他酗酒败坏了德行,最终失去了曹操的宠爱。曹操去世后,曹植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,他多次被迫迁徙和封地,先是被封为平原侯,后来又被迁往临淄侯。曹丕和曹叡相继登基后,曹植遭到了迫害,他创作了广为人知的《七步诗》表达自己当时的痛苦和愤懑之情。最后,他被贬为安乡侯,又被徒封为陈王,最终因为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抑郁而郁郁而终,享年41岁。
曹植在建安时期的诗歌创作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。他在汉乐府古诗的基础上,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现存的曹植诗歌有七八十首,是建安诗人中最多的。他早期的诗歌作品以《白马篇》最为著名,充满了乐观和浪漫的情调,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。然而,随着生活的变故,曹植的诗风也发生了转变,从以前轻松、乐观和向上的情调变成了忧虑、悲愤、忧郁和痛苦,代表作品有《赠白马王彪》等。除了诗歌创作外,曹植的散文和辞赋写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,他的作品《与杨德祖书》、《与吴季重书》、《求自试表》等被后人称为名篇,流传至今。
曹植的文学才华不仅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,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。他精通琴棋书画和音乐,尤其擅长弹琴。据说曹植的琴艺超群,能够弹奏出令人陶醉的音乐,让人们沉醉其中。他的音乐才华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和表达方式。
曹植的才华和创作受到了当时文化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赏,他被誉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。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和赞美,而且在后世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。他的诗歌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思考,展现了他独特的情感和思想。他的散文和辞赋写作也充满了文学的气息和艺术的魅力,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。
《白马篇》简介
《白马篇》,又名“游侠篇”,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,属《杂曲歌·齐瑟行》,以开头二字名篇。如下:
白马饰金羁,连翩西北驰。
借问谁家子,幽并游侠儿。
少小去乡邑,扬声沙漠垂。
宿昔秉良弓,楛矢何参差。
控弦破左的,右发摧月支。
仰手接飞猱,俯身散马蹄。
狡捷过猴猿,勇剽若豹螭。
边城多警急,虏骑数迁移。
羽檄从北来,厉马登高堤。
长驱蹈匈奴,左顾凌鲜卑。
弃身锋刃端,性命安可怀?
父母且不顾,何言子与妻!
名编壮士籍,不得中顾私。
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!
译文
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,马上佩戴着金色的马具。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,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。
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,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。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,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。
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,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。飞骑射裂了箭靶“月支”,转身又射碎箭靶“马蹄”。
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,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。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,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。
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,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。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,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。
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,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。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,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。
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,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。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,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。
《白马篇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。此诗以曲折动人的情节描写边塞游侠儿捐躯赴难、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,塑造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超、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,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。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,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,显示出军情紧急,扣动读者心弦;接着以“借问”领起,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,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;“边城”六句,遥接篇首,具体说明“西北驰”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、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。全诗风格雄放,气氛热烈,语言精美,称得上是情调兼胜,诗中的英雄形象,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,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。
爱国诗词例举
世间无限丹青手,一片伤心画不成。——高蟾《金陵晚望》
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——王昌龄《从军行七首·其四》
男儿何不带吴钩,收取关山五十州。——李贺《南园十三首·其五》
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——佚名《渡易水歌》
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——龚自珍《己亥杂诗·其五》
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!——林则徐《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·其二》
呜呼!楚虽三户能亡秦,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!——陆游《金错刀行》
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。——陆游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
人生自古谁无死?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——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
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。——杜牧《泊秦淮》
愿得此身长报国,何须生入玉门关。——戴叔伦《塞上曲二首·其二》
位卑未敢忘忧国,事定犹须待阖棺。——陆游《病起书怀》
宁为百夫长,胜作一书生。——杨炯《从军行》
此生谁料,心在天山,身老沧洲。——陆游《诉衷情·当年万里觅封侯》
功名万里外,心事一杯中。——高适《送李侍御赴安西》
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——杜甫《春望》
臣心一片磁针石,不指南方不肯休。——文天祥《扬子江》
本文地址: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谁写的https://www.czzpw.net/a/936.html